自2014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开始,中央各部委关于智慧社区建设的各类指导性文件相继发布。2022年5月,民政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公安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开启智慧社区建设新篇章。《意见》明确了智慧社区建设目标:到2025年,基本构建起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初步打造成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新型数字社区,社区治理和服务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更好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决策施政、方便群众办事。
与此同时,各省、市认真研究落实中央关于智慧社区的顶层设计,充分借鉴各省、市间先进做法经验,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制定并落实推进本地化的智慧社区建设方案和计划。如吉林省发布《“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松原市发布《“智慧社区”建设工作方案》。
(资料图)
明确智慧社区建设标准顶层设计
2020年7月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国家标准《智慧城市建筑及居住区第1部分:智慧社区建设规范(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用于指导智慧社区的设计、建设和运营,重点明确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意见稿对智慧社区的建设规划分为三个层面,从下至上分别为基础设施层、平台层、应用层。
二是意见稿对智慧社区的建设分为四个维度:社区治理、物业管理、便民服务、商业服务。
三是意见稿集中解决智慧社区三类用户问题:社区、物业、居民。
四是意见稿是国家层面制定的智慧社区建设标准体系,是今后所有智慧社区建设的依据和指南,甚至影响后续的智慧城市建设以及项目验收工作。
智慧社区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空间
智慧社区催生万亿级市场,发展时机已到
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单元,智慧社区全面实施数智赋能,将有效推动数字资源向基层延伸,打通基本公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城乡居民服务均等化、便捷化,助力建设“党建+”邻里中心,打造社区15分钟生活圈。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智慧社区的建设将进一步提速。中研普华《2021—2026年中国智慧社区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分析报告》显示,“十四五”期间智慧城市投资规模将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建设重点将加速发展,2020年我国智慧社区规模为5405亿元,预计2023年将超过7000亿元、2028年突破10000亿元,市场空间巨大,具体如图1所示。
图12017—2029年我国智慧社区规模不断增长
智慧社区建设现状剖析及存在问题
1.全国共性情况分析
从建设方案看,由于智慧社区服务商考察不充分,缺乏对社区、物业、居民真实需求的全面了解,因此部分智慧社区的建设无法真正满足用户需要。此外,物业管理行业现有人才队伍的管理能力和意识提升存在一定难度,现有的人才激励政策尚不完善,无法吸引管理层面的顶尖人才。
从成本看,普遍存在建设、维护和运营成本较高的问题。一是社区改造成本高昂。要将传统社区变成智慧社区,就要升级社区原有的基础设施设备,包括社区门禁、停车系统、路灯、监控、电梯、强弱电网、社区物业管理系统和物业服务等。尤其是老旧社区,基本需要进行全面的社区升级改造,涉及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对很多物业公司来说压力巨大,甚至是无法承受之重。二是由于各类技术设备更新换代快,系统故障维修及保养的费用也相对较高,这是维持智慧社区长期运行的一项巨大开支。
从建设统一标准看,部分社区存在建设标准不一致的问题。一是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一部分,涉及多方面的技术和上联数据对接,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然而目前仍存在多种不统一的技术标准和互不兼容的技术体系,使得跨平台和互操作性的实现变得非常困难。二是缺乏统一的业务系统,智慧社区的核心是硬件设备的互联,目前大部分社区的道闸、门禁、地锁、智能锁、社区监控等都是独立运行的,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业务体系。
从使用便捷性看,社区居民接受度难以保证。新型智能设施的推广和运营需要一定的学习成本,即使进行了相关培训,部分年龄较长或不熟悉智能设备操作的居民可能使用起来仍存在困难,导致智慧社区系统的使用率较低。
从安全性看,信息安全与数据管理存在较大问题。随着智慧社区各类系统的逐渐建立和运营,保护居民和管理者的个人信息及其他敏感数据变得至关重要。同时需要确保系统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和保密性,以防止恶意攻击或数据泄露。
2.区域个性化特点分析
以吉林省为例,智慧社区的建设存在四大问题。一是缺少专业技术人才。智慧社区建设需要大量的物联网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虽然有很多高校,但近几年人才外流十分严重,使得专业技术人才稀缺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二是共享数据缺乏完善的保密措施。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成为智慧社区建设中的新挑战。三是缺少资金保障。智慧社区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在后期运营中也需要充足的资金。四是缺少核心技术。吉林省目前应用的智能化产品还很少,主要原因是缺少核心技术。
智慧社区场景化创新运营探索与实践
1.以人民美好生活为基准:洞察智慧社区核心利益方诉求
智慧社区的建设应注重核心诉求,直面“社区、物业、居民”三方基本需求,围绕家庭用户的“衣食住行、通信、教育养老、休闲娱乐、智慧生活”等消费升级需求,以智慧社区平台为切入点,打造社区“15分钟生活圈”,具体如图2所示。
图2智慧社区基本核心诉求及解决方案
2.以技术创新为保障: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全方位为社区居民保驾护航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单元,智慧社区将综合运用5G、千兆宽带、人工智能、物联网、数据中心、“端边网云”一体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为新、老旧小区提供智能化建设。通过上联智慧城市平台,建设社区运营指挥中心,打通物业、社区安防、公共设施、环境监测等数据,实时监测小区运行状况、预警风险,以便物业管理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基层网格员及时开展管控;集成政务服务、水电气热、电商等平台数据,为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如图3所示。
图3社区运营指挥中心(模拟)
3.以场景化创新运营为核心:细分智慧社区用户群体,深挖不同用户群体数字化场景需求,创建创新型未来社区
智慧社区平台为社区提供一个智慧、安全、便捷、低碳的数字化、智能化服务环境,利用“平台+网络+应用”的模式,打造互联网时代“易管理+慧应用+快服务”的创新型未来社区。一是细分三类群体场景,使得居民生活更加快捷智能、物业管理更加高效智能、社区街道管理部门更方便打造平安社区。二是再细分居民生活场景,按成员结构细分为五大类典型家庭(单人家庭、夫妻家庭、核心家庭、主干家庭、银发家庭)。由于处于不同阶段的家庭对数字消费意愿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需满足不同家庭类型、代际成员的场景化、多元化数字生活消费诉求,还需重点关注家庭数字生活产品需求方向。智慧社区数字化场景和效率提升如图4所示。
图4智慧社区数字化场景和效率提升
4.以场景化运营切入智慧社区建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近期,CN10排排榜技术研究部门和CNPP品牌数据研究部门联合发布“2023年智慧社区十大品牌”,具体为:海纳云、腾讯云未来社区、特斯联、海康威视(002415)、大华股份(002236)、捷顺、睿住智能、立林、多度、亲临科技。
在场景化智慧社区建设中,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创新型代表。
山东省胶州市绿色智慧社区平台以创新性的“数字城市建设运维和生活服务数字化”切入“旧改”,打造老旧小区改造“胶州模式”。该智慧社区以“海纳云数字星海平台”为依托,以“平台+场景”双擎驱动,打造“1+3+N”海纳云老旧小区改造解决方案,即“1个平台(胶州市绿色智慧社区平台),3大体系(社区综合治理、社区运营、社区生活服务),以及智慧安防/出行等N个智慧场景”。该平台希望构建起一个“市-街道-社区-物业等服务资源-居民”五级自运转的生态体系,上联政府基层治理,下联服务运维体系,最终实现居民幸福、社区智能、治理高效的美好愿景。海纳云也希望与胶州市和其他生态伙伴一起,为我国老旧社区改造蹚出“胶州路径”、打造“青岛样板”、树立“全国标杆”。海纳云表示,未来将继续参与完成胶州市200余个社区改造,惠及10余万居民,以科技之力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以实际行动助力我国“旧改大业”。
在运营商方面,湖南省长沙市跃进湖社区“5G+智慧社区”可圈可点。湖南省长沙市跃进湖社区与湖南长沙移动联合打造“智慧社区”项目,提升社区综合治理效能。智慧社区信息化平台将各个子系统打通,系统间通过接口交互数据,实现大屏应用系统与各个子系统间的互动,平台集成人脸门禁系统、安全充电系统、应急广播系统、环境参数采集系统等,可以全局掌控智慧社区要素和运行数据。由湖南长沙移动和跃进湖社区共建的“跃进未来”智慧社区系统,成功地让辖区内3523位居民群众、294户商铺共享了平台资源。尤其是对于社区特殊人群的管控,通过大数据将辖区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如空巢老人、失独家庭、幼儿防拐、社区矫正人员等)的信息已经全部录入系统并实时更新。
智慧社区未来发展的提升措施和建议
宏观建设层面出“顶规”
一是制定智慧社区发展规划。该规划应从政策制定、技术研发、投融资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社区基础设施、居民生活需求和管理水平等各项因素,确立建设目标和指导思想。同时,要注重全国范围内的城市和地区的智慧社区建设及运营经验交流和借鉴,不断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
二是积极引入优秀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智慧社区建设。鼓励并引导私营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参与智慧社区建设和运营,打造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智能设备和软件系统。此外,应在全国地市/区县范围内建立智慧社区数据共享平台,上联智慧城市平台,下联各智慧社区平台,促进各地智慧社区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
三是加强法律保障机制建设。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各类不法分子的打击力度,保护社区居民和管理者的个人信息及其他敏感数据不被泄露。同时,建立健全智慧社区管理体制和技术标准,明确各方权责,促进公共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效率提升。
微观使用层面出成效
一是智慧社区建设需要居民积极参与。加大对智慧社区建设的宣传推广力度,开展各类志愿活动,提高居民参与度,让更多居民了解智慧社区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其对智慧社区建设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是增强社区智能设备互联性。通过升级更新技术,推广国际通用的统一标准,实现智慧社区各类系统在硬件与软件方面的互通性、互操作性和整合性。即可通过一个界面或一款APP方便地接入社区各种服务中,提高社区功能的整合效率。
三是建立完善的运营管理机制。引导各智慧社区服务商,设立社区运维中心,负责智慧社区设备监控和故障处理等事宜。同时建立健全智慧社区信息系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完整性和保密性,并统筹调配社区资源能力,以降低管理成本并保证社区服务水平。
四是加强社区居民的信息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对社区居民关于信息安全的宣传力度,提高其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避免个人信息被恶意利用。同时开展一系列便捷的社区服务,例如在线缴费和预约服务等,以增强社区居民对智慧社区的认可度。
总的来说,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智慧城市建设逐步从省市下延至区县,应从顶层设计、产业链协同、技术标准、应用场景、政策引导、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将智慧社区建设纳入智慧城市建设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