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中国的丝绸、瓷器从这里走向世界,外国的珠宝、香料又从这里进入中国。福建博物院的镇馆之宝“褐色罗镶彩绘花边广袖袍”以及“孔雀蓝釉陶瓶”便是当年“海上丝绸之路”繁华的见证。今天让我们走进福建博物院,去海上丝绸之路特别展览上一睹当年中西方贸易的兴盛。
【资料图】
“陕西出土的银碢轴、山东出土的鎏金铜熏炉、广西出土的玛瑙”“有茶具、玻璃、金锭······”你没听错,在这个展览中,汇集了35家文博机构的295件文物,这一切都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
总台记者 李天雨
这里就是福建博物院“福航天下——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印记”展览现场。展览除了将中外贸易的物华之美和文化交流展示给大家之外,还突出了一个“福”字,将福建的“福文化”带给观众。那么究竟“福气”在哪里?这些还得从丝绸和陶瓷这些大宗商品说起。
福建博物院对外交流部 丁清华
在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货品那当然是丝绸,在福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考古发现,就是南宋黄昇墓的大量的丝绸制品,这个墓葬里面一共出土了354件套服饰类的东西。我们看一下这件(褐色罗镶彩绘花边广袖袍),虽然看上去非常大,宽一米八多,高一米多,它只有38克,南宋时期的时候,福建已经成为中国三大丝织品的中心。
总台记者 李天雨
它到底穿上是什么样子,我在这边也看到了一个互动的大屏,我们只需要选择自己想要的款式,就可以感受到当时宋代服饰的这样的一个华美的颜色。
游客 魏闽镓
本来只能看出来它之前的样子,通过那个(互动项目)就变成了好像回到当时那个时代。
根据不同历史时期主要贸易商品的差异,“海上丝绸之路”又有“陶瓷之路”等不同称呼。产于南方名窑“建窑”的黑釉茶盏“建盏”,是中国瓷器乃至中华茶文化名扬海外最为有力的见证之一。
建盏这种器型的出现来源于古代斗茶的习俗,福建博物院的建窑黑釉酱斑碗胎体厚重,良好的保温效果利于维持住斗茶打出的泡沫,且这一只茶盏酱斑釉的花纹独特,比较少见,又因保存了完整的器型,十分珍贵。建盏随着茶园和斗茶活动的兴衰,在宋代发展到极盛,至清代而终,直到20世纪80年代在反复的仿古建盏实验后得以恢复。为了更好地保护这项技艺,2011年,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总台记者 李天雨
在瓷器的这部分展区,这个庞然大物也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从它的造型和颜色看上去,一看就是舶来品,而据说它也是福建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
福建博物院对外交流部 丁清华
来自波斯的孔雀蓝釉瓶是出土于福建五代十国时期第三代君主的皇后刘华的墓葬之中,最关键是在于它的蓝色,绿釉和蓝釉是属于波斯当地的一个特色,这件器物从器型颜色材质就说明,在五代十国时期的福建已经跟波斯西亚地区产生了贸易往来。
在展览中,我还看到了融合中式璧形状和西方玻璃材质的绿色玻璃璧、印有摩羯纹图案的银碗、西方八边形样式的越窑青釉八棱瓶,这些用于衣食住行的器具们充分展示着中外文化的交融,让我们知道海上丝绸之路不只是贸易而已。
福建博物院对外交流部 丁清华
这展览名叫“福航天下”,关键是在“福”字,体现是福建、福船和福文化,其实是想更多的传达中国在海洋文明商贸里面的和合共生、美美与共的理念。
来源:CCTV4《中国新闻》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新媒体